今日教會需要回到拯救
 信徒相愛預嘗明日天國


2443 期(2011 年 6 月 1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今日的香港教會事工蓬勃,會友熱心同工事奉,我們的教會是否能在地上活出基督的身體,散發基督香氣吸引非信徒?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教授鄧紹光博士說:「教會是預嘗天國的地方。」由旺角潮語浸信會主辦的「今日的教會.明日的天國.當下教會的再思」講座已於六月五日舉行,反思今日教會的狀況。

  在教會大談發展、復興、領人歸主的時代,不斷增設或發展更多不同類型的事工吸引非信徒之時,鄧博士發現當下教會出現了失序的情況,說:「身處在教會群體中,我們經常有錯覺,以為自己很了解自己,其實了解的卻不是聖經的教導,結果教會不像教會。」

  鄧博士認為教會失序的成因有二,一是教會抽離三一上帝拯救性恩慈作為,而只從教會的踐行思考,按自己所想所要發展;二是運行教會時抽離教義,將學識帶到教會,只從社會科學如社會學、文化人類學或管理學來思考,以為懂得學科等於了解教會群體,又誤將標準落在群體擴大,而非建基於方向和身分上,他說:「如果只從人出發,後果只有doing,靠自己能力遵守律法,而沒有了being(本性),沒法真正活出生命。」

  在再思當下教會現況時,鄧博士發現因著中國儒家、道家和佛家「自我修身」的思想所影響,加上現代社會強調個人主義,令香港教會的「個人性」特別重。他指,華人群體著重個人與上帝的關係,而非整個信仰群體的關係,以弟兄姊妹關係為例,他們多只停留事奉上合作的關係,而欠缺彼此建立生命的關係。

  他指出,在舊約時代上帝拯救以色列,是群體性的拯救,新約所寫的是整個教會被拯救,而非拯救個別信徒。上帝亦會透過弟兄姊妹來幫助我們面對困境,如在舊約時代上帝透過子民波阿斯幫助路得,新約時代信徒一同用膳生活,均是在主內互相幫助和建立,並引述《上帝的同伴》一書:「上帝給人類最大的禮物是弟兄姊妹,因為上帝往往會透過弟兄姊妹幫助彼此建立生命。」

  他續言在信徒認識信仰及生命成長中,許多弟兄姊妹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主日學導師、牧師在崇拜的講道,都作出教導和提醒,幫助生命成長,並謂:「教會是預嘗天國的地方,在地上成為見證,讓非信徒能預嘗到上帝的圓滿。」

  弟兄姊妹學習相親相愛並非出於自我行動,乃是靠著聖靈作工,他認為聖靈在其中的角色是「打開心門」,他笑言:「如果有過節,愛敵人非靠自己能力可做到,聖靈幫我們將心敞開,將愛擴闊,將人與人連結起來。」

  鄧博士重申在運行教會時,教牧與長執應多思考教會身分和本質,將聖經教導作為首要考慮,說:「教牧、長執應一起學習,不應以學術書籍為首,回到聖經,參考教會在其中的角色。少講原則,多講上帝的拯救,自我建立拯救的身分。」

▲鄧博士指基督的拯救是群體性的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