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危機下心靈脆弱
 上帝美善仍彰顯


2432 期(2011 年 4 月 3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日本福島核危機至今仍然嚴峻,農作物、食水、海水陸續被檢驗到受核輻射污染,世界各地擔心輻射塵擴散,災難面前人心惶惶。中港兩地引發「盲搶鹽」鬧劇,「天譴論」、「末日將到」等論述眾說紛紜。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於三月二十七日舉辦「核危機下的心靈反思」講座,從科學、心理及靈性角度切入,探討基督徒於災難前該如何自處及應對,幫助信徒反思及實踐信仰。

  講座約有一百人參加,當中大部分對核輻射並無清晰概念。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博士指出,香港於核能發電、核輻射安全等公眾教育仍落後於台灣及日本等地區,市民只能倚賴有關機制保障,以及相信政府提供正確資訊作參考。他說:「天然核輻射和核電廠釋放的輻射最大分別,在於核電廠輻射源頭是非常接近你。」他強調無色無味無臭的核輻射底下,市民毫無抵禦能力。

  有信徒擔心自己身為基督徒,但卻不想接觸太多災難新聞,對於自己的冷漠與信仰身分所形成矛盾感到困擾。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特約教牧輔導員、執照專業心理輔導師羅麗雯博士指出,接觸災難新聞後出現傷感、同情、震驚等情緒反應是人之常情,羅博士說:「每人接受災難的能力及空間亦不同,不該對避免接受太多災難資訊而感到罪疚。」她建議面對災難最佳的方式,是時刻保持正面的意識導向,作正常休息,有問題時找專業人員協助。

  中國宣道神學院院長馮兆成博士,以哥林多後書十二章七至十節經文,使徒保羅三次求主拔出身上的刺為身陷苦難的比喻,指出人面對苦難時希望脫離苦痛是人之常情,更勸喻基督徒不要將災難神聖化。「我們可不是自虐狂,上帝美善的彰顯,不在於災難本身,是在於聖靈所賜的心靈轉化,從而人可正面面對苦難。」他強調面對苦難是一個過程,需要誠實面對當中的懼怕,於禱告當中交託,並聆聽上帝的回應。「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當時使徒保羅於三次禱告後,得到神這甚具意義的回應。

  馮博士指這可將我們純粹只感受到痛苦的苦難,變得有意義,使自己有動力去投入苦難當中,就如「福島五十死士」。他說於地震期間收到日本教會一位牧師的電郵,內裡說一位東京電力公司的職員於地震後被妻子勸喻舉家到山形縣的宣教中心避難,但他因自己的同事仍在核電廠工作中,心裡不斷掙扎。一星期後於宣教中心決志信主,他決意回到核電廠與同事一起工作,防禦核輻射泄漏。馮博士指信主後所給予的動力,即使身上插著一根刺,藉著苦難,可以繼續去成就更高的美意和意義。

  

▲三位博士級講者從科學、心理及靈性角度探討基督徒於災難前該如何自處及應對。

▲中國宣道會神學院院長馮兆成博士指苦難重點在人認識到人的限制,經歷到心靈轉化,但強調不要將災難神聖化。

▲逾百人參加是次講座,反應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