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宣教受多方挑戰
 多元化參與會成大勢所趨


2426 期(2011 年 2 月 2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為回應教牧如何面對世代中的宣教幻變的問題,浸信會神學院教牧持續教育中心於一月三十一日上午舉辦「今日宣教大勢與挑戰」講座,由香港前線差會總幹事胡樂文博士擔任講員,當日共有十八位教牧及差會機構事奉人員參加。

  二十一世紀的開始是「九一一事件」,隨後是美伊戰爭、印尼海嘯......「動蕩」似乎成了現世代的代名詞。胡博士稱二十一世紀有六大特色及標誌,包括強調 感官、多元化、不穩定、災難、不安全、價值模糊,結果導致膚淺、自我、恐懼的出現。他舉例說:「就連吃生果我們都分不到是有益還是無益,裏面盡是農藥。」

全球化激化貧窮    先進國家基督徒現委縮

  二十一世紀科技日新月異,同時拉近全球的距離。全球化激化下引起了極化現象,胡稱:「全球化令人類活像生活在一條村裏,所有消息都很快遍達全球,這同時更加激發人類對資源的獲取,更激化極化現象,例如產生貧富縣殊的問題,單是現時地球其中20%的人已在用80%的地球資源,有人思索晚餐餐單的同時,有人在撿垃圾吃。」

  他續指,全球化與數位鴻溝(Digital Divide)的結合,出現更嚴重的數位鴻溝(Greater Digital Divide),他拿起手機為例,不同年代的人所用的手機均有差異,說:「人、事、物的不同步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彼此變得更陌生。極化的處境與關係,同時 因緊密資訊結連又互相牽連。現世代『老豆搵仔』要上Facebook,多渠道進行溝通,但人類沒有因此而變親密,這就是香港的現況。」然而在極不同步下,地球極化仍在發展,他認為雖然科技一日千里,但人文精神文明卻在倒退,問:「是非是甚麼?生物科技發展卻又引起道德倫理的問題,複製人、代母的問題該如何 解決?是對是錯?」

  根據二零零七年五月的統計,地球人口已有一半活在城市,人口擁進城市造成城市化,情況已不能逆轉。在城市化的同時,David Barrett在二零一零年一月最新發表的研究中發現,全球每天平均增加十一萬八千名非基督徒,基督徒在城市的滲透力愈發減弱,傳統先進國家的基督徒出現大量委縮。一九五零年全球二十五個最先進國家中,只有七個為非基督徒區;二零零零年十四個最先進國家中,有七個為非基督徒區;二零零五年,已有二百二十六個超過一百萬人口的城市為非基督徒區,截至二零一零年已增至二百六十個。

  宣教新範式     地域無彊界

  胡博士笑言從前在非洲見到的宋里其族,今日在香港尖東也見到,這同時啟示世界在急變,宣教方式也要轉變,他總結現況說:「城市化引致非基督化,城市對福音的 需求愈來愈大。在人口不斷邁向城市化現況下宣教,我們要以不變的使命,在激變的處境中,創出宣教新範式(New Mission Paradigm) ------ 把福音從各處帶到各地(from everywhere to everywhere)。」

  無論是後現化主義還是變革後的新紀元運動,都是令這年代成為自我主義的年代。

  人不再去問「活著的意義」,只會問「我有問題,信仰如何幫我?」,以個人感覺為主導,一切人類活動都以人為中心。胡博士為會眾帶出三個反省問題:為何短宣成?勢?宣教如何在這一代興起?宣教要付甚麼代價?

口語社會澈增      伊斯蘭挑戰不斷

  Harry Box曾於一九九二年論文中提到,全球絕有多數的人類都是口語傳播者,而Grayden Colville亦曾經估計約有五至七成的人,因文盲而沒法讀到聖經,其中穆斯林婦女中就有約七成是文盲、活在口語社會中,胡博士說:「這顯示到口語社會(Oral Society)不斷在擴大,去文字化愈來愈嚴重,做佈道、差傳的時候我們該如何表達?」胡博士認為過去宣教以文字為主導的方法要改變,而應考慮以其他方式把福音信息表達及傳遞,如:講故事、圖象、唱與頌吟、朗誦、話劇與舞蹈,甚至透過朗讀聖經家譜人物名字及相關軼事都是可行的方式。口語化的發展已成事實,非文字化甚至已滲透到年輕一代,他們著重視覺、聽覺等感官效應,胡博士坦言:「多媒體是二十一世紀宣教的大勢之一。」

  伊斯蘭教的迅速發展,全球邁向伊斯蘭化為基督徒帶來嚴峻的挑戰。胡博士指,單是印度、巴基斯坦及孟加拉已有超過四億多穆斯林。他說:「以泰國為例,就有在泰國的宣教士對我說到有不少泰國人已摒棄佛教,轉入伊斯蘭教。而在中國,穆斯林實際人口可能比官方發表的二千多萬多很多。」伊斯蘭教嚴謹的教義(不少地區及社會奉行「離教者死」的教義),加上代接代、在穆民家庭長大自動成為穆民的情況下,都使穆斯林人口翻倍地提升,而且情況將繼續下去。

  過去四十年沙地阿拉伯積極推行原教復辟主義,不少國家穆斯林領袖及伊斯蘭教師獲得免費資助學額到當地受訓,這都在各地大大提升伊斯蘭原教主義意識形態。「今日假若我們不願意關心穆斯林,難度要等到一日他們環繞著我們的時候來關心我們才醒覺!」他斬釘截鐵地道。他續言:「今日有報導伊朗隔一時期就有數以萬計的穆斯林轉信基督教」。「上年的統計全球廣義基督徒有二十三億,穆斯林有十六億。差傳的核心正從西轉往東及南,今日非洲、亞洲、拉丁美洲信主比過往激增,也是基督徒增長最快的地區,今日已見有不少宣教士從這些地區被差派到各福音未得之地,並且將會持續。」

未來宣教變多元     職場宣教成大勢

  這世代的挑戰同時帶來了契機:「福音宣教事工將會變得更針對性」,胡博士說:「傳統人際宣教將要變成多元的宣教,需要全方位、全天候的人力配合及網絡伙伴。過去需要開荒宣教的地區,今日則需偏重領袖培訓。過去倚仗以NGO(非牟利機構)身份進入的地區,今日要重定策略,要以更多專業人士和生意人帶職或以營商宣教的方式在當中服侍。」

  有人笑言神學院學生是二十世紀的人,卻是讀著十九世紀的神學,去面對及承擔二十一世紀的牧養工作。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挑戰,胡博士直指:「神學學位也有其半衰期,如果以為持有一紙神學學位,就可以不用持續反省學習,大步走天涯出去宣教,很快就會服侍不到這個年代。今日的宣教需要帶職宣教、人人宣教,基督徒要認清召命,把握神所賜的崗位,『對號入座』的同時、又是彼此伙伴合作地成就宣教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