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會傳道部婦女組專題講座
 助女教牧同工解決牧會壓力


2422 期(2011 年 1 月 23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傳道部婦女組剛於一月十七日下午,假中華基督教會鰂魚涌堂舉辦女教牧同工專題講座,主題為「牧會壓力與情緒更新」,臨床心理學家葛琳卡博士主講,讓女教牧同工明白情緒理論,以致幫助教牧減少牧會壓力及情緒更新。

  我們可能常聽到一些身邊的人說:「不要情緒化,應該理智點」,到底情緒是好是壞?是否某些情緒好,某些情緒壞呢?葛琳卡博士認為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並指出情緒是上帝賜予人類的一份禮物,能打開人類彼此間並與上帝之間溝通和認識的渠道,建立親密相愛的關係。

  葛琳卡博士指出,情緒是上帝賦予人適應世界的本能,因為可以迅速影響行為,而不需要倚賴思維性的處理,情緒比思維的速度來得更快。上帝設立情緒系統,是讓人可以彼此互相明白溝通,而且上帝也可以透過人所能夠明白的語言和情緒的經歷,表達和彰顯祂自己,打開彼此溝通和認識的渠道,並且,透過情緒系統,上帝容讓人明白和感受祂對人的愛,也讓人可以透過情緒的表達去回應祂的愛,建立親密相愛的關係。因此,家庭關係要親密,就要彼此多分享個人的感受,多傾談內心的事情。但葛博士認為,人必須先明白自己的情緒,才能明白別人的情緒。此外,情緒系統雖然很快,但是無法精細分辨,需要其他腦部的系統作理性的分析。

  葛博士分享,情緒是生命的重要元素,與生命的意義、需要和價值緊密相扣;生命缺少了情緒,人不能活出滿足的生命;抒展情緒,能為人帶來生命的色彩,意義和價值,並且提供生命的方向;幫助人能夠適應這個世界;幫助人能夠明白別人的感受,建立關係。情緒能影響人的集中能力、學習能力、記憶、工作表現及創作力。

  若要掌控一個人的行為,並不單是理性的認知,還有明白帶動行為背後的感受。因此,家長更重要的不單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更要明白行為背後的感受,為何有如此行為的表現。因為情緒能影響人的思想,以致思想影響人的行為。讓人遺憾的是,當人不開心時,便會利用行為逃避痛苦,利用自己的方法處理,而不是首先來到上帝的面前,祈求上帝的幫助。

  葛琳卡博士提及,有心理調查發現,在每一個人的心裡,無論他是否信徒,皆對「神」有一種的形象,無論這形象是好是壞。這個形象與這個人與父母的關係有相連的關係,譬如被父母虐打的人,調查顯示「神」在他心中的形象也是兇惡冰冷的。另外,這個調查結果與解釋情緒記憶系統的運作相乎,這個人與父母的關係充滿被虐打的創傷,當他聯想「神」與父母都是權威人物時,很自然又浮現被虐待的感覺,所以對「神」的形象自然是負面的。由此可見,我們過往與父母的關係深深影響我們與上帝的關係,與父母關係所不能解的結也可能是與上帝關係上的結。我們自小與父母的關係以及過往的經歷,會形成我們自我信念以及對權威形象的信念。

  更值得信徒關注的是,情緒能影響屬靈生命的呆滯,因為防衛機制使我們未能明白自己的情緒與動機,也不能聆聽上帝的聲音,明白上帝的旨意。最後,葛博士以「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32)她勸勉女教牧同工要認識自己真正的情緒,接受自己的情緒,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在講座後,女教牧同工有個人習作時間讓他們就著講座內容作出反思,其後他們分成小組討論及分享,進深探討及明白個人的情緒問題,以及如何將理論運用在實際生活中。

▲陳德昌牧師(前排左三)在講座中致辭,會後與講者及婦女組委員合影。

▲葛博士指出認識真理,能讓人得到真正自由。

▲女教牧同工在講座前,一同唱詩敬拜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