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現在世間的服侍(太三13-17)


2420 期(2011 年 1 月 9 日)
◎ 釋經講道 ◎ 張偉昌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月六日在教會節期中定為顯現日,以後便是顯現期,表示聖子基督顯露在世人前,活出上主在人間的美善。一月九日是顯現後第一主日,教會經課的福音題為馬太福音三章十三至十七節,記述主耶穌開始傳道前,到約但河畔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約翰深知耶穌是道成肉身的神子,故此拒絕為祂行洗禮,卻被耶穌要求施洗,因耶穌認為祂要在世間「盡諸般的義(或作『禮』)」。耶穌領洗後,天隨即開了,有聖靈彷彿像鴿子降下,並有聲音宣告祂是父上帝喜悅的兒子,印證祂是那將要來的彌賽亞。「盡諸般的義」,學者一般認為意思是基督要表明與世人認同,故此「入鄉隨俗」,雖然祂沒罪惡,卻接受約翰悔罪的洗;又有學者指出基督這樣做,是要在眾人前肯定約翰替悔罪者洗禮的事奉,曲線確認約翰作為先鋒宣告耶穌乃上帝兒子說話的真確。無論如何,基督在傳道以先,接受約翰施洗,是以人的身分來到世間謙卑事奉的表現。祂「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成為人的樣式」(腓二6-7);基督卑微自己,接受施洗,這行為得著父上帝的欣賞,並宣告祂是父所喜悅的兒子。

  從誕生在馬槽,與牛羊為伴;成長在木匠家中,在樸實的家庭中生活;到開始傳道前接受約翰施洗;基督的顯現一直以卑微為開始,以謙卑為記號。我們從來對君王的印象不是在叱吒風雲的戰士,就是在華麗殿堂受人擁戴的皇帝。基督以愛為使命,標記卻是謙和地混在人群中與人同行。顯現後第一主日相關的舊約經題是以賽亞書四十二章一至九節,描繪上帝所揀選、心裡喜悅的僕人是那位不折斷壓傷的蘆葦、不吹滅將殘燈火的仁者;祂到世間並非要受人簇擁,祂只關心公義公理,要張開瞎子的眼、把被囚的領出牢獄、把坐黑暗的帶出監牢。

  二零一零年底港大民意研究計畫調查,發現香港市民在二零一一年最希望香港成為公平社會,其次是廉潔,第三才是繁榮社會。評論者指出香港面對不少深層次矛盾,不少人心底感到社會不公平,富商權貴藉自己的條件欺壓低下弱勢社群,這顯示人心渴求公正廉潔,比得著財富更為重要。香港教會向以中產一族為主,甚或停留在白手興家以雙手創造人生的思維。為要「上流」確保在社會保有一定影響及叫座力,也容易落入俗世處事的手法中,往水銀燈聚焦的地方擠進去,要結連掌權者、與傳媒及當紅權貴打交道。

  施洗約翰也好,主耶穌也好,選擇的卻是不為人知的馬槽、本來人煙罕見的曠野、及被遺棄的鬼附者匿居的格拉森墳塋。上主的僕人不喧嚷、不揚聲;卻憑真理與先知的聲音把有良知的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稅吏與兵丁都吸引了過去,尋求上帝的寬恕。用現代的說話,主耶穌沒有走到華麗的聚會大廳,大型聚會場所也看不見祂的蹤影,甚至可能不會出現在報章頭版或電視節目中;祂首先被人發現可能是因祂在市井中行了一兩件為人稱頌的事情,後來卻被放在Facebook或Youtube上受人注意,最後點擊率過萬而成為全城追訪對象。不過,祂卻仍然沒有踏上銀幕或大舞台,卻選擇在廟街、東涌或天水圍探望街坊。祂最終與權貴相遇時,是被責難掌刮而將要殉道的一刻。

  主耶穌要顯現在黑暗中,因為那裡最需要光;教會作為基督的跟隨者,也讓教會在新一年跟隨主走往城中黑暗的地方彰顯真光、公義與慈憐,帶來盼望。

  

張偉昌(禮賢會香港堂主任牧師)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語言解碼】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一個字一顆心】

【家庭醫生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