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德医生荣任中国博医会会长

2460 期(2011 年 10 月 16 日) ◎ 教会今昔 ◎ 浩然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是先由「济世」,然后到「育才」,而且经过漫长的岁月,才能流传建立起来。中国人传统都是喜欢看中医,至于西医西药都是拒而远之。特别中国人对于肌肤的接触,以及男女授受不亲的尊严感和害羞感,无形对西医医疗过程极大抗拒。但由于西医医学的进步,尤以外科手术的精良,借着医药教士在社会施医赠药,才慢慢广备接受,而其后因为在医院中进行人「育才」教学,西方医药因而传播。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若是没有基督教医药教士的贡献,则没有近代中国西医事业的发展。

  由裨治文牧师(Rev. Elijah Coleman Bridgman,见上图)所策动,于一八三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广州成立的「中华医药传道会」(The Medical Missionary Soceity in China),是世界第一个医药传道会的组织,因为「中国医药传道会」的成立,引起世界各差会大量训练医药教士,差派到世界各落后地区作医药传教的工作。自始该医药传道会激发欧美差会派出不少医药教士到中国传教。由于「中国医药传道会」局限于广东一省,其后有文恒理医生(Dr. Henry W. Boone)在“The Chinese Recorder”<教务杂志>提倡成立“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Associeation“(「中国教会医学会」,简称为「博医会」),于一八八七年宣告成立,众举嘉约医生(Dr. John Kerr,见下图)为首任会长。在华北、上海、武汉、汉口、广州、福建、台湾设立分会。主要宗旨是促进医学的发展;交流在华传教医生的经验,培育教会医药人才;保持联络和协调,创始有会员三十人;一九一三年增至五百多人。一九二五年改组为“The China Medical Association”(中国博医会)。其后又在南京、牯岭、满州、香港、天津、苏州、马来西亚、欧洲各地设立分会,并从事翻译及出版工作。自一八八七年至一九二六年,前后共有十九届,全是外国西医教士担任。时至一九二八年第二十届,以在医学上的成就及人品、灵德望所归,公举胡惠德医生(Dr. A.W.Woo)担任会长,直至一九三二年该会与「中华医学会」(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合并。胡惠德医生是博医会首任华人会长,亦是最后一届的会长,前后共有五年,是历届任期最长的会长,最难得他是香港土生土长的青年医生。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时事透析】

【息息相关】

【黄金岁月】

【喜乐工程】

【破局锦囊】

【如沐春风】

【朝鹰珍藏】

【有衣有食】

【诚心所愿】

【教会今昔】

【童话人间】

【释经讲道】

【品兰集】

【灵修果园】

【特稿】

【培灵奋兴大会 祷文】

【培灵奋兴大会 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