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是道德的最后防线

2460 期(2011 年 10 月 16 日) ◎ 时事透析 ◎ 蔡志森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随着愈来愈多评论认为公职人员,无论是特首、高官或议员的私生活和他的工作能力无关,因此,应将两者分开。亦有人认为选举不是选圣人,而婚外情与个人能力及诚信无关,因此,前政务司司长唐英年虽然承认有婚外情,不应影响大家是否接纳他当特首候选人。这种重才不重德的社会大趋势,令人忧虑。

  当然,只是一个好人、或有好的德行并不足以成为一个好的领袖,选举不应只看一个人的德行似是合理,但并不表示一个人的德行与其公职完全无关。唐英年一直担任家庭议会的主席,而他竟然有婚外情,不是对家庭价值的重大讽刺吗?而特首作为特区的最高官员,大家难道可以对他的私德没有要求吗?

  若一般人有婚外情,市民大众也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会对有关人士的操守和诚信产生怀疑,那么对公职人员的要求纵然不是较高,也不至于较低吧!所谓上有好者,下有甚焉。若果特首的私生活不检点而大家又觉得没有问题,那么会对整个社会、特别是年轻人带来甚么影响呢?过去几年大家纵容一些议员在本应讲求理性讨论、庄严的立法会议事堂的暴力行为,结果蔓延成整个社会的示威文化的转变,大家又岂能不察。

  又好像过去十多年,一些商人为求销路不择手段,将笑贫不笑娼的文化带入传媒,不单渲染色情暴力,更在登堂入室的报章增辟嫖妓指南,由于这些报刊成功吸引读者,赚了大钱,于是成为不少传媒学习的榜样,大家一起将传媒应有的道德操守抛诸脑后,更不幸的是不少弟兄姊妹却仍然乐意购买这些报刊。当整个社会重才不重德,只以成败论英雄,整个一代的价值观便被改变了。

  在整个社会似乎愈来愈不看重道德操守的时候,教会其实是道德的最后防线,对一些公众人物有歪伦理道德的行为,纵然毋须事事点名批评,但对这些社会现象却不应视若无睹和轻易妥协。

  当然,犯了错的人,只要真诚悔改,并不表示他以后不能担任公职,教会最重要的亦不是要表态支持或反对某人担任公职,而是当社会主流不重视公职人员的私德时,教会不应跟风。希望即将选出的十位基督教界选委,在考虑支持谁人当特首时,要同时考虑有关人选的能力和私德。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时事透析】

【息息相关】

【黄金岁月】

【喜乐工程】

【破局锦囊】

【如沐春风】

【朝鹰珍藏】

【有衣有食】

【诚心所愿】

【教会今昔】

【童话人间】

【释经讲道】

【品兰集】

【灵修果园】

【特稿】

【培灵奋兴大会 祷文】

【培灵奋兴大会 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