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关怀贫穷网络
探讨「教会与香港贫穷」问题
第 2460 期(2011 年 10 月 16 日) ◎ 要闻
教会关怀贫穷网络於十月八日上午,假金巴仑长老会道显堂举办「教会与香港贫穷」研讨会,另下午举行探访活动。由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总干事陆幸泉牧师为该会祷告,在祷告中提到教会应关心贫穷人的需要,研讨会讲者包括:关怀贫穷学校义务校长叶汉浩先生丶深水埔贫穷家庭宣教关注组主席余妙云女士丶九龙西立法会议员冯检基先生丶中华基督教会长沙湾基道堂主任牧师邓达强牧师及李孟常先生,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回应香港贫穷问题。
关怀贫穷学校义务校长叶汉浩先生担任主题讲员,题目为「香港贫穷情况的宏观分析」,他以贫穷与制度丶制度与灵性的关系来讲论。叶先生指,人们把贫穷合理化,贫穷的人们成为被遗弃的一群。他亦提到,通胀所反映的问题不单是购买力下降,更是反映贫穷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及不能自控的情况,而全球化的影响更加剧贫穷人不能自控的程度。贫穷被视为社会的负累及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社会的政策不是为他们服务。叶先生严厉指出,忽略别人的利益是罪其中一个明显的彰显。他希望信徒都有保罗的心志,分享圣经中腓利门书记载,保罗?有改变奴隶制度,他传福音给奴隶阿尼西母,真正接纳他,并为他求情,如一章十七节,「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
深水埔贫穷家庭宣教关注组主席余妙云女士讲述深水埔区情况及地区组织的回应。余女士提到深水埔人口约有三十七万,低收入家庭占全港之冠,贫穷孩童数目多,长者人口及独居老人比率偏高,偏高失业率。感恩的是,在该区宗教团体及教会数目也多,基督教会超过一百二十间,参与义工数目多,学校数目多,能提供空间的资源。此外,深水埔区议会辖下有关注贫穷问题工作小组。社署联同区内团体积极推行「幸福由『深』出发」活动。教会关怀贫穷网络主催的成长向导计画和爱心粮仓服务,区内教会亦积极回应。区内成立深水埔贫穷家庭宣教关注组,共同携手关怀社区需要,港大林大庆医生研究认为深水埔为最快乐的社区,最能抵抗逆境的社区及邻里关系最好社区。
九龙西立法会议员冯检基先生则从社会政策角度回应。政府认为解决贫穷就是提供综援,但冯议员认为,综援只是最低的安全网,维持生存而已,因此应该建立第二安全网。他提到,政府以为市场可以帮助社会,其实不然,最重要是要改变施政理念。另外,他提到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中华基督教会长沙湾基道堂主任牧师邓达强牧师以深水埔区教会回应。他表示,帮助该区孩童读书才是最好的脱贫方法,他认为信徒应该与上帝同行。其同工李孟常先生提到,他们定时到深水埔向街市小贩聊天,虽然他们坚持不主动与他们传讲福音,但他们的见证却吸引了许多小贩及其家人回教会认识基督教信仰。
最後,余妙云呼吁信徒善用政府的六千元港币,将其十分之一奉献给教会关怀贫穷网络,以致帮助更多有需要人士。在研讨会结束後,大会设立工作坊,让参与者在不同组别讨论,探讨:新移民丶社会企业丶堂会推动信徒关怀贫穷的经验丶全民退休计画及这一代社关动力。此外,下午大会更安排探访活动,包括探访新移民丶深水埔及大角咀旧区的居民及长者等。
讲者鼓励教会积极关怀贫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