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谁的十字架?(太十六21-28)
第 2453 期(2011 年 8 月 28 日) ◎ 释经讲道 ◎ 张伟昌
十字架一直是基督信仰的记号,以致信仰基督的人都喜欢把自己和十字架联上关系,或作饰物挂在身上,或想自己在人生路上实践信仰时如何为基督背负十字架。身为天主教徒的特首曾向传媒诉说他天天也背着十字架为香港人付出心力,但亦有信徒破口大骂曾特首背弃了他的信仰。当主耶稣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向门徒宣告,跟从基督的就要背起十字架,究竟甚么是「背起十字架」?信徒究竟又背起谁的十字架?
马太福音十六章十三至二十八节是一段十分重要的经文,有学者认为此段经文是马太福音的转折点,当门徒宣告耶稣是基督后,耶稣便向他们解说祂来到世界的使命,是要为世人钉十架而死带来拯救。上文十六章一至十二节耶稣提及信徒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下文十七章一至八节则记述耶稣带同门徒登山变像。上文耶稣提及无论是法利赛人或撒都该人,他们的信仰都出了问题,他们的信仰虽源自旧约圣经,法利赛人甚至认为自己是犹太教中的优秀分子,比别人在信仰理解和实践上都出色,更合乎上帝的心意,但主耶稣却毫不留情地指出他们的信仰都变了质,自以为义,要切忌落入他们的景况中。下文耶稣在门徒面前显露出作为神子的神性和荣耀;然而,基督来到世间不是要维持祂君王的荣耀,待人景仰,却让门徒知道虽然山上真好,但祂来到世间是要为世人舍弃自己,忍受痛楚,承担艰困,带来救赎。耶稣坚持回到山下服侍世人,好带来救恩。
在十六章十三至二十三节彼得一方面得着属天的启示认定耶稣是基督,另一方面却又体贴了人性的软弱,不愿意耶稣面对痛苦与牺牲。原来我们的信仰经常有的迷思是渴求荣耀与欢愉,不能接受信仰隐藏其中的本质竟是为真理而承受苦痛,为除掉罪恶而面对厄运。这是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但也是信仰要求我们去对付的一面。
多少时候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困难时,信徒很容易认定这些困苦是十字架,甚至以为自己是为信仰背起十字架。基督在十六章二十四节却指出,认定要以祂为主的信徒,是要「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基督的道路要求人作出的决定,是要舍弃自己的渴想与选择。Not my way, but Thy way。背十字架的意思是不再以自己的喜恶为考虑,要舍弃自己的想法,对付人性肉体的罪性,把自己的软弱都钉在十字架上,以上帝的心意为依归。多少时候有一些人生的痛苦,是由于我们眷恋自己的喜好而引致的挣扎,并不一定是因为我们真诚地承担信仰使命的要求而带来的;信徒总喜欢灵意或美化地认为自己是为信仰背负十字架。基督教带来的是要人改变,择善固执。留恋自己对世界荣华的喜好,因而落入痛苦之中,这似乎不是因信仰而来的十字架,却又真实地是十字架信仰向我们发出的舍己挑战。基督却在十六章二十五至二十七节清楚表明,留恋自己所欲的最终失去一切,看似一无所有的却得着上帝的眷顾;祂将照人的行为给予报应。
圣灵降临后信徒首要学习的是听从上帝说话,学习成圣的功课,舍己对付人性一己的私意,顺服上帝的带领,甚至在人眼中落得一无所有,这是信仰一贯的挑战。「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上帝生的。」(约一13)他们要被称为上帝的儿女。跟从基督的我们,我们的痛苦是为否定自己的罪恶而来?还是因不能放弃心中的情欲与一己恋栈的事物而引生?
张伟昌(礼贤会香港堂主任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