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母.探母
第 2372 期(2010 年 2 月 7 日) ◎ 人间如话 ◎ 李碧如
《大江大海》里有很多令人潸然泪下的场景,譬如作者访问台湾诗人管管,谈到四九年的端午节,读之令人心碎。原住青岛的管管那年十九岁,是最合被抓壮丁的年纪,老母亲给他做了个碗豆饼,让他躲到山里去,可是,却始终给抓去了,半瞎的娘听到消息,拖着小缠足一路跌一路爬一路哭跑来见爱儿,管管安慰母亲说是去挑行李,挑完行李就回家,这一挑,跟母亲竟成永别。访问稿的题目是《管管你不要哭》,可以想象,八十岁的老诗人哭得像孩子,是何等撕心掏肺的悲伤。
另一篇题为《四郎》,记作者带八十岁老父槐生去台北剧院看京剧《四郎探母》。这出名剧讲的是杨家将的故事,杨四郎被辽人俘虏,成了异国驸马,十五年后,四郎潜回故国看望母亲,第一句脱口而出的唱词是:「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而老父亲早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了。作者说,槐生一定想起了十五岁那年对母亲不告而别去当兵,又或者想起十八岁那年随着军队转移,在衡山火车站匆匆接过母亲手纳的布鞋底。
看罢离场,作者发现剧院里多半是中年儿女陪着跟槐生一样年纪的老人家,老人们的眼中都噙着泪。
悲莫悲兮生别离。在大时代里,人如蝼蚁,本是同根生的老百姓,身不由己地相煎相争相分,多少父母子女,从此海角天涯无缘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