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及福音机构管治与问责
必须提高透明度及公开化
第 2372 期(2010 年 2 月 7 日) ◎ 要闻
香港专业人才服务机构及基督徒会计师团契于上月三十日,假PwC会议中心联合主办「教会及福音机构的管治与问责」座谈会及工作坊。由立法会议员(会计界)陈茂波先生、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行政总裁吴水丽先生与树仁大学企业及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司徒永富博士担任座谈会讲员。当天更约有一百八十人赴会。
袁海柏先生担任主持,他提到最近有教会涉及税务问题,早前又有两所基督教办学团体的财政状况受到公众关注,并受到传媒质疑。因此盼望透过是次聚会,让各教会及机构负责人能妥善处理管治与问责的有关事宜。座谈会由陈茂波先生、吴水丽先生及司徒永富博士担任讲员,谈论对于教会和机构在管治及财务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的看法。
陈茂波先生认为教会与机构只是管家的角色,因此必须涉及「交代」及「问责」的问题。由于教会及机构的经济都来自公众,涉及公众利益,故此处事的透明度十分重要。处理财务时,不能牵涉不恰当的私人利益,因此必须填妥个人利益申报表;要有恰当监察,例如在卖旗时,避免有人混水摸鱼,不但自己避免试探,同时也不 要让他人陷入试探;不同目标的奉献,不可以胡乱调配,应照规章办事等。
司徒永富博士提到,「管治」必须有三个方向:公开、诚信及问责。他指出教会或福音机构在「问责」方面却做得不够好,有关负责人必须无私、正直、客观及智慧领导。他认同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所说,有效的管治,必须具备有系统分工,如:财政小组、审计小组及评核小组等等。教会或机构最好能如灯台照亮四周,做到更美好的见证。
吴水丽先生提及教会、机构要具备有心做好事,又要有能力做事的人才,「问责」往往超越财务的管理,而是实行教会或机构的使命。他认为问责并不是负面的,问责是承认人的软弱,避免试探;同时保障正直的同工;能更有效提供服务;此外,他指出使用者是值得尊重的,因使用者才是服务的主人。吴先生建议神学院在培养神学生时,有必要加上「教会管治」的课题。
袁海柏先生结论,管家有必要向主人交账,将来每个人都需要向主交账,其中并不涉及不信任的问题。另补充道,在神的国度,并没有义工与受薪员工之分,希望各人都可接纳「管治」及「问责」,做好神忠心的管家之责任。
(二零一零年二月二十二日更新)
(左一)吴水丽先生、司徒永富博士、陈茂波先生与会众交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