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合一运动社会牧职研讨会
探讨福音与当前世界的关系
第 2341 期(2009 年 7 月 5 日) ◎ 要闻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从六月下旬至七月,分别举办三场普世合一运动社会牧职研讨会,以扩阔信徒对福音与普世合一意识的理解和关怀;以及认识基督教信仰与实践公义的关系。首场研讨会於六月二十二日假基督徒学会举行,由信义宗神学院旧约圣经副教授蔡定邦博士主讲,题目为「福音与当前世界」。
蔡定邦博士表示,「福音」一词在希腊文圣经的起源及用法,一方面是解释为上帝的好消息,耶稣基督的生平故事,以及一种新约时代出现的崭新文体「福音书」。另一方面在历史文化解释中,当时希腊和罗马文化中是指帝王为表其王恩浩荡而向人民宣告的好信息,也是君王出生或就位的意思。「福音」一词亦不只代表人的灵魂得救,甚至包括一种对全人的关怀。在整个教会历史中「福音」的定义,不应只传福音给未信者,应扩大至关怀初信者生活上实际的需要。
蔡博士表示,从「保罗新观」Stendal学者对「福音」的崭新理解,指出保罗撰写罗马书中的目的是向外邦人传福音,保罗相信犹太人和外邦人,只要基督里都是上帝在救恩历史中不同阶段的器皿,保罗在大马色的经历更不是一种悔改,而是要向外邦人传扬基督和好的「福音」,使人与人之间和好,彼此之间再没有分隔。
在讨论时段中有参加者提出,教会如何在传福音及社会关怀上达致两者平衡?参加者指出,某些教会只专注传福音,忽略社会关怀服务。某些教会则专注社会关怀服务,忽略传福音的事工。也有一些教会在实践关怀上容易倾向传福音,变成减少社会关怀服务。但也有参加者认为,社会关怀就是福音,福音对当前世界的需要,福音工作就是社会关怀与布道。蔡定邦总结时指出,在华人教会里福音是有次序之分,往往认为只提供社会关怀服务,而不向他们传福音,就不是一个整全的福音。但在一九七四年的〈洛桑信约〉也强调传福音与社会关怀是教会及基督徒的双轨使命,两者缺一不可,更没有先後之分。福音背後意义应不分政治丶社会丶种族丶性别,在主耶稣基督里合而为一。
据悉,普世合一运动社会牧职研讨会由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主办,香港基督徒学会丶基督教关怀香港学会丶亚洲人权委员会及九龙佑宁堂协办。另两场研讨会於七月六日及二十日(礼拜一)晚上七时三十分,假基督徒学会举行。讲员依次是中大崇基学院神学院副教授叶菁华博士及神学教育工作者胡露茜博士。题目分别为「使命与教会」及「社关与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