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听道中
第 2332 期(2009 年 5 月 3 日) ◎ 教会语文漫谈 ◎ 姚志华
上期谈到,「在教会里,常站讲坛的牧者大多喜爱在讲道中加插少量的幽默言词」,今期举例跟大家分享。一个多月前,李宝珠博士应邀在一个圣经讲座中担任讲员,以「爱的管教」为主题。她讲解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非常精彩,把「爱是恒久忍耐」、「凡事包容」的真谛剖析入微。原定的结束时间已过了十多分钟,她不得不停止讲论了,结束前她说:「弟兄姊妹,我讲论的时间已超出了,多谢你们用爱心包容我,对我忍耐。」会众听后无不发出会心微笑并报以热烈的掌声。为甚么会众有这样的反应呢?除了因为从李博士的讲论中获益外,也由于她的幽默言词。她巧妙地就地取材,用讲论中所提及的「爱心」、「包容」、「忍耐」,替自己的无心之失开脱。我相信,在场的弟兄姊妹不但不责怪她超时,反而带着愉快心情离场。
去年十月初,苏颖睿牧师应邀在一个培灵会中担任讲员。他谈及香港的社会现况时说,有许多人郁郁不得志;他突然说出两句诗:「英雄被困筲箕湾,不知何日到中环。」会场内顿时笑声四起。为甚么?因为听到幽默的言词。要描述人郁郁不得志,可用不同的言词,但苏牧师只用短短两句打油诗,就叫听众明白了。因为香港的信徒大多晓得:筲箕湾乃相对偏僻、发展机会不多的区域,而中环则是人才荟萃、让英雄尽展所长之地。
大多数牧者都希望会众乐在听道中。除了按着正意讲解真理的道,牧者不妨揣摩幽默的要诀,好使讲道时偶尔能妙用幽默言词。从本文所引二例,可看到幽默的来源至少有两方面:一是讲者不介意以自己的无心之失作笑料,二是借助打油诗来描述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