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堂是中国第一位牧师
第 2145 期(2005 年 10 月 2 日) ◎ 教会今昔 ◎ 浩然

从元朗至屯门码头轻铁的614号线中,在新墟站和杯渡中间有一个何福堂站。(见上图)何福堂站何以得名?轻铁公司显然不是从人的姓名去定名,而是从车站所在的地方而取名,目的使乘客在该站易于识别和上落。按何福堂站就是靠近屯门新墟青山公道二十八号的地方,内有中华基督教会何福堂书院;中华基督教会何福堂夜中学;中华基督教会拔臣小学;何福堂会所;福堂楼,是教会教友和中小学生出入至为频密的地点,占人流比例极高,所以定名「何福堂站」是最为合适。事实上何福堂会所和何福堂书院在屯门开设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在屯门尚未开发为新市镇之前,这些学校和会所早已存在,可见「何福堂」三个字是早有名声的。
当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购置青山道二十八号地段,之所以用「何福堂」作为会所、学校之命名,是因为纪念中国第一位华人牧师何福堂的缘故。何福堂原名是进善,福堂是他的号。一八一七年生于南海西樵山。父亲早年赴南洋谋生,在马六甲英华书院当雕版工人。何福堂少有聪慧,因家贫未能顺利升学,后到马六甲入读英华书院,又随理雅各布牧师学习神学、希伯来文和希腊文。曾任英华书院教职,兼助理雅各布牧师教堂服务。一八四三年理雅各布牧师将英华书院迁校香港,何福堂随校而至;继续学习神学,并兼教会传道工作,至一八四六年被伦敦传道会按立为牧师,何福堂可说是中国第一位华人牧师(见下图),及后派往佛山和广州两地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