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箩筐的牧职名目

2136 期(2005 年 7 月 31 日) ◎ 羊圈守望 ◎ 区伯平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羊圈主人,您好!

  我在一所约有二百多人的教会聚会已有大半年时间,但到现在还搞不清楚负责牧师是谁!主日讲道的牧师很多时是自神学院或其他教会邀请回来的,间中又会出现一些带有:义务牧师、圣礼牧师、顾问牧师、辅导牧师、事工牧师名衔的人士。我想假设有问题急需牧师帮助的时候,我应该找哪一位呢?我是否先要将问题分类,然后才再找负责的牧师呢?

  读者   

  彼得上

  

  彼得读者:

  所有公司、机构、组织都会按本身情况设下适用的人事制度。基督教会亦不例外,因此各宗派也就有不同的事奉人员制度。随之按照编制和职责,堂会各同工就配授不同的职衔,来反映他们的角色职能。

  在历史悠久的西方大宗派,「传道」(Minister)只是一个临时职级,并非一个正式职衔。因为所有主仆都是「牧者」(Pastor),初任者在短期实习后,都会按立授予正式牧衔(Ordained Pastor)。然后又按其在堂会的专责,分别授以座堂牧师、圣礼牧师、教导牧师、辅导牧师、宣讲牧师、行政牧师等职务称谓。

  华人教会普遍有一奇怪意念,以为一间堂会只可有一位应该万能的驻堂「牧师」,其他同工都只会是称为「传道」的他的助手。也许这是人力资源不足的初代华人教会遗留下来的传统。

  香港现时有一千三百多间堂会,却未有足够相应数量的「牧师」,有些堂会更是连全职「传道」同工也不足。如此一来,这些未有牧师或传道的堂会惟有积极邀请外援,在聘得全职同工之前以应急需。不过,尚有余力襄助牧会的这些「外援」,多是在机构事奉的牧师、或是退休牧师。他们的精力和时间,根本就不能担任华人教会普遍一脚踢的全面堂会事奉。所以当有需要的堂会邀约他们时,只能选择性地期望他们在某项事工上作重点协助。为了清晰说明这些外援的专注角色,于是才产生诸如义务牧

  师、顾问牧师、圣礼牧师、辅导牧师、事工牧师等名目。

  你聚会的堂会很可能正是在这未有全职牧者的困境中,祈望你多了解和关心堂会的处境。若有疑难需要牧者,其实找任何一位这些外援都可以。他们虽然有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却都是乐于事奉的。若有犹豫,就致电教会吧,办公室自会为会友安排。

                      小仆

   区伯平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时事透析】

【息息相关】

【黄金岁月】

【羊圈守望】

【画中有话】

【人间如话】

【诚心所愿】

【教会今昔】

【文林】

【专题专访】

【神学探索】

【真情真性】

【牧养全攻略】

【交流点】

【未圆语丝】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