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年轻人的选择
第 2136 期(2005 年 7 月 31 日) ◎ 交流点 ◎ 杨丽贤(香港基督徒新闻从业员团契)
暑假开始,也是中五、中七学生四出「扑位」的时候。未能返回原校升读中六的中五毕业生忙于往别校报名;未能升读大学的中七生则要选择往别处修读副学士课程,希望两年后可入读大学二年级。过去数年副学士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估计明年会有八千人。这批学生的出路值得社会关注,因为他们都是年轻、有理想甚或创意的一,一次考试失败不表示他们没有发展潜质。不过,目前本地大学只会提供八百个二年级学位给副学士毕业生,根本不足以满足广大学子的需要。他们当中部分可往外国如澳洲选读「衔接」课程,一、两年后取得学位,或留在香港「接驳」某些大学学系提供的「非政府资助」学位课程,但需付较高的学费。这固然是不公平的现象,为何俱是本地人,竟然有两批学生付不同的学费?
这反映了现时大学学位严重不足。政府大力催谷大专教育,却没有提供足够的配套。虽云年轻学子还可选择负笈海外或半工读,但学费和生活费对一般家庭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显示有钱人享有多些机会,如往外国或修读本地「非政府资助」课程;就如中、小学教育一样,有钱的可送子女往国际或直资学校,剩下大部分家境一般的学生,惟有争取政府和资助学校取录的分儿。
如此这般,香港社会便变得愈来愈分化和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