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巴别塔」的危机
第 2108 期(2005 年 1 月 16 日) ◎ 时事透析 ◎ 麦慧文
根据政府的宣传,兴建西九龙文娱艺术区的目的包括加强香港作为亚洲文化艺术中心的地位、筹办世界级文化盛事、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创建维港畔最瞩目的新地标、吸引海外游客、创造就业机会及提升香港的国际形象和地位,这一切本来甚是美好。
然而,这庞大发展计划自推出以来便不断受到各界批评。有指该计划涉及大型的地产发展,所以不能单从文化艺术发展角度来考虑。有指该计划的物业发展会带来近一百亿元的收益,而文娱设施或会每年蚀一亿五千万元,且蚀足三十年,所以最后中标财团会因文娱设施蚀钱及缺乏监管而拖慢文娱活动的发展部分,甚至会透过更改土地用途,将原本的文娱艺术区改为住宅发展,重蹈数码港的覆辙。有指若把原计划改变为拆细发展的模式,政府的土地收益可以高达二千一百亿元,远高于现时单一招标模式下只能收到六百亿元的地价,而且单一招标等于把一片超大「肥猪肉」只给予一个发展商,令人感觉有欠公允。而且覆盖面积达二十二公顷的庞大天幕,不但建造费过于昂贵,清洁维修困难,且更会造成「热污染」和「光污染」等问题。
本来,文化投资及发展应该是最受文化艺术界支持的,但事实刚好相反。一般民间文艺团体觉得整套发展计划没有考虑他们的声音及需要,而且社会整体也不感到发展计划是根据现时的文艺现况或将来的文化蓝图而发展出来的,于是对政府及参与财团产生「忽然文化」的疑惑。
好大喜功是为政者最要小心的陷阱,使用社会资源需要向人民彻底问责。没有理想而纯属野心的计划,只会因失民心而引致分裂及荒凉,这是巴别塔故事对世人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