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博之害猛于虎
第 2092 期(2004 年 9 月 26 日) ◎ 时事透析 ◎ 麦慧文
近日连串发生多宗有关赌博祸害的新闻:八月三十一日,一名九巴车长,因欠下巨额赌债,遂铤而走险行劫银行。
同日,一名事业有成的年轻女子在汽车上烧炭自尽,原来她在澳门豪赌欠下八十万元巨债无力偿还。
九月十六日,大埔发生母亲携三岁女儿烧炭悲剧,原来妈妈因烂赌而债台高筑,结果女死母危殆。
同日,一名曾欠债七十万被警方发出革职警告的烂赌警员,因故态复萌,远征澳门赌场,不但输光赌本,向地下钱庄出示警察委任证作「担保」,借二十万元图翻身,结果又再输清光。
他们都是赌博事业下的牺牲品,但社会似乎只为他们加上一个「病态赌徒」的标签、提供一些极其有限的辅导服务之外,釜底抽薪的方法却欠奉。社会在「刺激经济」、「提高就业率」等美丽口号下,继续让赌博事业成为大企业,有关赌博机构更公然表达其商业野心,似乎誓要让更多的人输更多的钱。例如:
自澳门赌权开放,澳门赌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何鸿燊先生为巩固其赌博业「一哥地位」,近日宣布推出多项新招抢客。
香港赛马会为保证收入不持续下跌,主席夏佳理建议延长马季,增加投注方式,并容许旅客开设电话投注户口,计划沙田马场举行国庆节赛事时,于彭福公园举办亲子嘉年华活动。
其实,赌博事业是不能令经济繁荣的,至低限度不能令某地方的经济生产能力上升的。试想一个地区内的人在赌博,有人赢钱、有人输钱,该地的总资产值是不会增加的,充其量只是藉赌徒的金钱刺激当地的经济活动而已。其实赌博最可怕的后果是制造了不少倾家荡产的人,而政府亦要花费颇多的资源去帮助他们。究竟香港的赌博事业是利多抑或害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