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观光
第 2041 期(2003 年 10 月 5 日) ◎ 交流点 ◎ 江大惠
我十分赞成全世界各地的人有互访、彼此交流观摩的机会。这包括认识彼此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包括同宗教却活在不同地方的信徒之间的交流、学习。短暂的接触会带来刺激、启迪,帮助自己反省自己的信仰生活。但同时我体会到信仰的模式很难去购买、抄袭、或原封不动的转嫁。香港的信徒曾经羡慕韩国基督教的兴旺,组团去学习韩国教会的祈祷生活、发展模式。我自己也曾往延世大学的神学研究院进修,发觉两地的文化有许多差异,难作简单直接的移植。
自由行带来内地居民与香港居民频繁的接触,由观光、购物一定会伸延到生活的其他层面,包括信仰。我建议联合性的教会机构如华人基督教联会、基督教协进会、基督教青年会等可为内地游客筹办另类的观光活动。让他们有机会认识香港的基督教会和基督教机构,让他们认识香港基督教的事工并不局限在教会的四幅墙内,香港的基督教会活跃于整个社会。安排他们参观教堂、主日崇拜、各层面的基督教社会服务事工、基督教所办的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等。
向内地的游客,介绍香港基督教的工作,让他们接触到香港基督教的实况,这本身已经是项见证。无需硬销香港式的信仰模式、教会体制、事工。万一有内地的游客接触到香港式的信仰,很受落,但他在内地也要求有港式的信仰模式,却会因两地环境不同、社会条件有异而失望。我们的模式可以供他们参考,但不能被购买,他们必须自己适应、发展自己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