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之间
第 2030 期(2003 年 7 月 20 日) ◎ 人间如话 ◎ 李碧如
两间卫星电视台的访问节目都很不错,透过那些节目,让人加深了解国内的情况。那次,主持人访问一位国内著名基因工程师,引起我对贫与富深思良久。工程师名叫杨焕明,这个名字没几个香港人认识,但在国内及基因工程界却赫赫有名,因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基因工程研究领域上占一席位,就是他争取得来的。杨焕明本来在外国生活得舒舒服服,研究工作也做得十分成功,可是跟许多痴心科学家一样,选择回国服务。
当他讲述怎样从零开始,为国家争取成立基因中心,令人听得喟然长叹。
要向国际组织申请加入基因研究刻不容缓,稍一犹豫机会便溜走,可是国家研究经费不足,怎办呢?科学家只好自掏腰包、自筹经费。杨焕明把多年积蓄全拿出来,再向不同机构、不同部门同事游说,东凑西拼,终于筹得一笔经费,成功向国际组织申请,得到一个巴仙的基因工程开发机会。
科学家不徐不疾淡淡道来,既不炫耀也不喧哗,一切彷佛理所当然。但,科学家本该全心全意在实验室埋头苦干,现在要花那么多时间去筹募经费,且不是一次过关,每走一步都费尽心力,是毫不化算的耗费!
国家,不是已经富起来了么?那些在其他访问节目中侃侃而谈怎样赚取第一桶金的富豪哪儿去了?他们有人一掷千金去换取醇酒美人,有人花几十万去吃一席满汉全席,怎么就不投资协助国家进行科研呢?
我们的国家让没有社会责任的人轻易地先富起来,而本来就穷的科学家却要为科研倾尽所有,这种物质的丰足和心灵的贫乏形成强烈对比,成了讽刺的另类贫富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