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加州「非典型」事奉体验(二)
印度基督徒给我的启迪

2024 期(2003 年 6 月 8 日) ◎ 牧养事件簿 ◎ 恩沛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我起初想不通一个英语不甚流畅,仅以过客心态留在美国的华人传道,可以怎样帮助一位西国牧者?但圣灵既然这样引导,我只好顺服,继续留在康考特。我跟聂牧师夫妇分享渐多。我告诉他们上帝怎样在一个后英国殖民地,并在中国大陆工作,不断吸引人归主。中国的知识分子脱离马克斯主义归向基督,香港一些老人家丢弃偶像归向主,他们都感到很新鲜、很兴奋。

  会众中有一些印度人和一个埃及家庭。其中一对印度人夫妇,丈夫维查是计算机工程师,太太温妮也受过很好的教育,带着四岁的儿子祖儿来美工作。基督徒在印度是少数民族。他们出身于信徒家庭,而且很清楚自己的信仰;由于双方都很重视要找信仰相同的配偶,透过上一代介绍而相识;只因分隔两地,要靠通电话互相了解,直到结婚见过面的次数还不多呢。

  温妮的爸爸曾留学英国,思想开明,让女儿读完硕士课程。温妮和维查在基督教学校念书,一直受英语教育,因此我们能用英语沟通。印度基督教学校都是私立的,虽不算贵族化,但学费对一般中产家庭仍是不轻的负担。然而公立学校程度不好,又会接触到异教教育,他们都不愿意让孩子就读,因此养育一个小孩对温妮和维查已不容易。在一个人口众多、竞争激烈的国家,维查任职计算机工程师,收入最多不过一千到一千二百美元。维查来美一年多,但二○○一年底后没再得到聘用, 二○○二年二月他们决定回印度去。这段期间我刚好回港办些事,他们便特意取道香港停留两天,让我带他们游览。维查对太平山顶的夜色最感兴奋,说印度虽有不少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但见不到这样繁华的夜景。温妮问及我在香港读书的情况,对于我们能受九年免费教育,而且在教会背景的大学念书,亦可以得到政府贷款资助,投以羡慕的眼神!

  认识温妮和维查,使我明白到自己生活在香港是多么幸福。尽管我们的社会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和转变,但过去数十年,福音可以在这块土地自由传播,教会事工有多方面的发展,而且中国也开始打开门户,这一切都不是必然的,活在二十一世纪,我以身为一个华人基督徒为荣。事实上,华人正逐步踏入世界的舞台:从取得诺贝尔文学奖、奥斯卡金像奖,到成为体坛巨星,近年皆有华人的分儿。华人基督徒能冲破界限,多跟华人以外的人士接触,并分享我们所有的吗?这是圣灵引领我开始思想的问题。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时事透析】

【黄金岁月】

【画中有话】

【人间如话】

【诚心所愿】

【文林】

【代祷事项】

【亲密家庭】

【教会图说】

【神学纵横】

【真情真性】

【牧养事件簿】

【有梦人生】

【交流点】

【市井心灵】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风】

【信息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