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与战争
第 2009 期(2003 年 2 月 23 日) ◎ 才德女子 ◎ 黄慧贞
执笔之日,美伊战争如箭在弦,一触即发。在此之前,香港无线电视台派遣记者进入伊拉克的民居,访问了一个女儿以和平为生日起愿,儿子即将上战场的家庭。其中父亲一面无奈,母亲平白表示希望战云消散,一家得享平安。访问故事虽短,却在美国强势主战的喧闹声中,为争战在即的地方和他们的人民谱上了真实的感情和面孔。战争特别令我想起妇人。打仗的当然绝大部分是男人;然而叫人最心酸的往往是妇人为失丧丈夫和儿子哀号的图画。记得一次参观平壤市内一个从集中营保留过来的博物馆,看到其中记录赤柬人员虐杀幼童,旁边的母亲如何呼天抢地的绘图,最令人扎心。万里长城今日被推举为中国民族抵抗外敌的伟大成就,然而民间传诵最深入民心的一直是孟姜女为搜寻丈夫尸骨而哭崩城墙的故事。战争台前的都是国家英雄或捐躯的烈士,我们几许会数算在背后承受着战争种种后果的妇女。
在圣经列王记上下凑巧地结集了几个妇人和她们儿子的故事。其中两个是相约轮流交出儿子充饥的母亲(王下六26-31);两个眼巴巴看着儿子要不就活生生饿死要不就卖掉的寡妇(王上十七8-24及王下六1-7);和最后一个为儿子向先知讨命及为家园面见王上的书念妇人(王下四8-37及王下八1-6)。按经文的发展理路,妇人的故事只是为了要作伊莱贾和伊莱沙先知神力的见证,对有关的以色列王对上主忠诚的宣告。不过,几个妇人的故事的背景都是饥荒。几个妇人简单的生活片段,正好也绘画了战乱中家庭的流散、贫苦、母亲无力保护幼儿、生命朝不保夕的生活。
有主战者指反战的都是「妇人之仁」,我想这是他们唯一说对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