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英语

2009 期(2003 年 2 月 23 日) ◎ 息息相关 ◎ 吴思源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立法会通过议案,要求政府采取推广使用英语措施。政务司长曾荫权建议立法会每月至少开一次全用英文发言的会议。教育统筹局长李国章则否认母语教学政策令香港英语能力下降,但强调政府会加强支持英语教学,鼓励学校及家长营造良好英语学习环境。」《明报》23.1.2003

  「立法会开会采用英语有助提升香港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一个既时麾又富挑战性的辩题,对学生的逻辑思考和社会常识皆有莫大裨益。如果本港的学界辩论比赛全面以此为题,套用一句俗语「真理愈辩愈明」,香港社会由上到下一定得益不少,民智也当有所提高。

  回归几年,政府高官以至立法会诸君愈来愈「婆婆妈妈」的甚么都管、甚么都老气横秋的发表意见。大概是社会太过不景气了,做官的惟恐被问责,遂主动的事无大小都过问,甚么都胪列指引-小至天文台甚么时候该挂八号风球或红黑暴雨讯号,中至在黄大仙某处或上环新填地搞甚么散货场(即可谓「本土经济」),大至如何向中产阶级的荷包和储蓄「征税」,做官的都大发热心的指指点点。至于尊贵的立法会议员们,为向选民交代他们是值得的,也大小事情都拿出来辩论一番,所以近年的立法会会议跟电台早上的时评节目,听来没有甚么分别-都是热热闹闹的。

  几年前立法会议员大义凛然的讨论「母语教学」,又「政治正确」地大幅减少在立法会会议上说英语(甚至有个别说普通话)以凸显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但不旋踵发现情势不妙,又急就章的吶喊要恢复在立法会上说英语。其实立法会开会说甚么语言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说话的内容和质素,与及立了甚么「法」和泡制出甚么政策。

  在美国唐人街长大的第二代、第三代华人,他们说得一口流行英式英语,但不要忘记,他们的父母在家中仍是操台山话。这些「金山阿伯」比我们的立法会议员更有智慧和远见,他们明白说好外语一在环境(语境),二在文化的熏陶和向往,所以他们虽身住唐人街,却把儿女送到唐人街外去念书和生活。今天香港的新一代(包括小、中、大学学生),只要一天仍在追捧陈奕迅、Twins,一天仍摆脱不了广东方言。试问香港人如果连「罗宋汤」也没啥认识和兴趣,即使立法会议员转操俄语,港人仍无法说一句俄语。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时事透析】

【息息相关】

【黄金岁月】

【画中有话】

【人间如话】

【诚心所愿】

【文林】

【代祷事项】

【亲密家庭】

【教会图说】

【神学纵横】

【真情真性】

【牧养事件簿】

【有梦人生】

【交流点】

【市井心灵】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风】

【信息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