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問題的機遇與挑戰


1991 期(2002 年 10 月 20 日)
◎ 教會之聲 ◎ 羅杰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醫療問題,是政府和教會當前一個明顯的挑戰。說是政府的挑戰,相信必無異議。因為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疾病的人口不斷增加,醫療成本持續擴大,但要降低醫療服務的需求和標準,卻又難以推行。將費用轉介市民或進行醫療融資,偏偏又遇上經濟低迷,政府威信不足的困擾,難怪有人指新任醫管局主席梁智鴻醫生所肩負的是「不可能的任務」。

  相信政府已經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和急切性,梁智鴻醫生「臨危受命」後在九月初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要替醫管局開刀救命」,便知道今日裝潢華麗的醫院裡面,其實是病情四伏。但梁醫生如今不是在手術台上開刀,而是替整個醫療問題動手術。他所面對的挑戰,是有目共睹的。

  為甚麼醫療問題也成為教會的挑戰呢?這方面可以從現實與利益去講,也可以從使命與角色去講,更可以從機遇與挑戰去講。先說現實與利益,醫療問題既影響全港市民,基督徒當然也是受影響之列。若然我們任由醫療問題惡化,不單是對社會的關心不足,也是對「教友」的利益忽略,而最終也會增加牧養和傳福音上的困難。正如沙漠化了的地方,我們的花園也難逃厄運。

  至於使命與角色,教會作為耶穌基督在世上的代表,責任就是彰顯上帝的公義與慈愛。因此,教會的使命與角色就是作世上的光與鹽。況且醫療問題觸及的是生命中最深入、最根本的需要~生命、健康、尊嚴、愛。教會絕對不能袖手旁觀。

  如前所述,由於人口老化,慢性疾病的增加,令醫療成本不斷擴大,這是任何政府都感到難以應付的問題。但無論如何,醫療的目標仍然要有正確診斷、合理治療和愛心照顧。而現代醫療已經肯定「全人醫治」的價值。因此,醫療工作亦不再只是醫生、護士、或專職醫療人員的責任。院牧和探訪義工在醫院中的「心靈關顧」,明顯是合乎醫療的目的,而這方面亦正是教會最能提供幫助的地方。

  要說機遇與挑戰,也就是當前的處境與局面,因為所有公共政策都要有一定的社會因素才會產生。例如六十年代政府大力推行普及教育,就為教會提供了一個「透過學校、傳道服務」的機會。八十年代社會需要社區服務,教會又因此承辦了一個又一個社區服務中心,而這些地方又成了另一個「傳道、服務」的場所。

  但跨進二十一世紀,醫院將會成為另一個更重要的「傳道、服務」的場所。原因是醫院會改變以往的作風和觀念,主動邀請更多人加入醫院的關顧工作,理由是這樣可以減省資源、提高服務質素,並且配合現代醫療「全人醫治」的理念。然而,作為一個公營機構,醫院不可能只接受基督教的院牧服務。換言之,現時由教會所開拓和承擔的基督教院牧事工,將要面對重大的挑戰。

  概括而言,挑戰有下列方面,一是對院牧及探訪義工的質素要求更高;二是對院牧及探訪義工的數量要求更多;三是基督教院牧及探訪義工必須學會怎樣與其他宗教及非宗教的人士共處一院,互相合作。然而,若缺乏了教會的投入與支持,面對以上的挑戰,可謂必敗無疑。因為面對全港的三萬張病床、六萬多醫護員工、數以十萬計的病人家屬,現時不足一百的院牧和數目依然有限的探訪義工,肯定是應付不了。質提量舉、量大質高,質與量能互相影響的道理人人明白。因此,若要提升醫院的關顧事工,教會的參與是唯一的途徑。事實上,醫療問題的挑戰,也是教會的挑戰。

  正如所有的社會議題,不論我們是不願意,是否準備妥當,一旦提了出來,我們就得回應,醫療問題也是一樣。如今醫療改革已是勢在必行,只是教會是否注意到這個問題的迫切性,並且願意承擔與回應挑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