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這世代~孩子篇


1964 期(2002 年 4 月 14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研討會上,討論完自己組的題目,停下筆,我們開始談起這一代的孩子。看看其他組寫的是:孤單、寂寞、壓力,主持人問大家:究竟是現在的孩子幸福,還是我們的童年幸福?大家毫不猶豫地說:我們幸福多了!

  我們的幸福,是因為我們多的是玩伴,跑上街呼嘯一聲,同屋的、隔壁的、鄰街的......一大隊兵馬立刻組成,齊齊上山下水,玩個不亦樂乎。寂寞,根本與我們無緣。

  更重要的是,我們玩的花式千變萬化。山上撿拾的大小石頭可以變成抓子,那抓子技術比起布製的又多一層難度;印了三國人物的紙卡是公仔紙,我們發明單對單以手互拍方式,或是集體覆轉的「拍皇帝」都是技術再加頭腦的玩意;荷蘭水蓋(汽水瓶蓋)壓平了鑽個孔穿根繩便成了陀螺,兩人各自旋轉互鬥,看誰能迫使對方先停下來;還有放自製紙鳶、跳橡筋、打波子、家家酒......要多少創意就有多少創意。做功課?記憶中只有玩玩玩,沒花多少時間在功課上。

  加上那年頭,雖然貧困,但多數媽媽留在家中料理家務,有些人做點手工業賺取外快,對孩子總能貼身照顧,孩子瘋完了,跑回家,自有媽媽一邊叱罵,一邊愛憐地抹汗,所以,那時物質生活雖然淡泊,孩子卻是幸福的。

  現在的孩子,除了上學日子,對住的不外是菲傭或是電腦遊戲機。玩伴,談何容易?家家都只有一兩個寶貝孩子,人人都是中心,根本容不下別人。爸媽忙得七葷八素,每天要抽出五、六分鐘跟孩子溝通也屬奢侈,而談話內容又總離不開做好功課沒有?默書幾多分?完全沒趣。

  在本該不知愁的日子,這一代孩子嘗透了孤獨的苦悶和人際關係的疏離,還沒有長大,已要哀嘆:何處覓知音?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十大長者】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