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吞麵


1959 期(2002 年 3 月 10 日)
◎ 餘暉集 ◎ 安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中國幅員廣大,地分東西南北,氣候的差距很大,地方方言也像百鳥爭鳴,有些一山或一水之隔,言語不同,生活習慣和飲食喜好,也截然不同。就以日常三餐來說,求飽之道,南方以稻米為主食,北方以麥麵作口,希奇的是,不管以麵食還是米飯,彼此都統稱說是「吃飯」,同樣的目的,為求一飽。

  長居南方猶其是咱們「老廣」,家家戶戶天天都是白米飯,也許是慣了的,除了加點肉類作料混合著炒炒炖炖,好像弄不出甚麼花樣,但都有豐儉由人的菜餚佐膳,「食飯咯」是人生的必需,也是每戶人家都有的呼喚。

  華北一帶人家的主食,以麥麵為本位,當然也有高梁、粟米等磨成的,(他們把磨成粉狀的都叫「面」。連古月粉、辣椒粉也叫古月面、辣椒面)。不論麥麵、高梁麵等,都可以製成數不清的樣式,而這些就是他們每日的食糧。算是續續前篇以「餛飩」為題的一文,只要不是粵式的店肆,餛飩就是清一色的餛飩,餃子就是純淨的一碗餃子。沒有雲吞麵、水餃麵的兩湊和,而且份量頗多,還有點吃時絕不是說要一碗、兩碗,而是要四兩、半斤、一斤。年輕時住在華北,每回光顧起碼半斤,還加四兩,吃「狗不理」包子,一叫就是一籠(三十個)。

  在省、港的麵食店,都以「半城食譜」作號召,如今在港九闖出了名堂來的,在日治期前後,不少是在街頭挑擔,或者是營「大牌檔」起家發跡的。那時麵食的製作,銀絲細麵、寬條粗麵,連雲吞皮、水餃皮,全不是現在機製壓成,而是人手所做。一張二尺乘六尺的堅厚木的「打麵」檯,一根五、六尺長的粗竹槓,槓頭纏穩籐條片,師傅坐在槓上慢慢地反覆地,由厚壓薄。再用刀細切,當然要熬上湯,爽口的麵條,是加蛋(鴨蛋)的,一條青綠的油菜,配上幾顆酸黃瓜(免費任吃),這才有雲吞麵的味兒。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十大長者】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