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教会使命的再思

1969 期(2002 年 5 月 19 日) ◎ 教会之声 ◎ 邢福增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近代海外宣教运动,促成了基督新教在亚洲地区的传播。相对于基督教在西方的悠久发展,华人教会仅有二百年的历史。

  基督教在亚洲华人社群的发展,是在某种特殊的格局下展开的。一方面,基督教信仰是一个古老的宗教,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与传统。但另一方面,她在华人社会又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宗教。二百年来,华人教会从来没有或忘福音广传的使命,但同时亦不能回避关于信仰本色化的挑战。如何检视华人教会的历史与现在,特别是关于基督信仰在华人群体中的发展,及其与华人文化间的张力与调适问题,在在成为我们独特的使命。华人教会在普世基督教发展中的角色,并不仅在于其承袭了多少西方的内容,而更是从华人本土的经验中,整理出(普遍的)信仰如何在(特殊的)华人社群中落实的经验。

  华人教会不仅年轻,其在华人社会中更是少数群体,信徒占社会人口的比例,从来都不超过百分之五。基督教近年在中国大陆有着急速的发展,不过由于没有严格的普查机制,迄今基督徒的总数仍难以准确掌握。如果以四千万信徒来计算,仍仅占人口比例的百分之三而已。在台湾方面,据福音运动委员会在年前发表的教势报告,台湾地区基督徒人数约五十七万多人,占台湾总人口百分之二点六。香港方面,据教新九九年的普查,居港会友约十九万多,占全港人口百分之二点九。

  由于亚洲地区的独特历史传统,作为少数群体的基督教在这里从来不曾扮演主流宗教的角色。佛、道教及民间信仰,在在成为基督教在华人群体中传播时必要面对的挑战。近百年来,亚洲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社会的急剧转变,不仅没有促成宗教的消退,反倒各种传统华人宗教亦有长足的发展,进一步说明世俗化不必然会导致宗教的衰微。

  毋庸置疑,华人教会正厕身于多元宗教的格局之中,作为福音信仰的持守者,我们必须坚拒在各宗教中发现所谓上帝的启示,因而牺牲了福音的独特性。但是,我们亦得避免因着坚持真理而带来社会的矛盾与分化。宗教纷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确是我们必须自觉再三的。我们同时必须明白,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不仅只是基督教的专利,也惠及于形形色色的宗教。如何在多元宗教格局中平衡我们对「真理」的坚持及对不同宗教的尊重,既坚持福音信仰的真实,但又避免引发宗教冲突与矛盾,确是华人教会必须学习的功课。

  从政治社会的角度观之,亚洲华人教会面对着不同的挑战,既有急速世俗化的自由开放社会,也有受到不同程度的政治制约。能否建立植根于福音的教会,在在成为我们面对不同挑战的关键。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中说:「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四 )。

  距今五十多年前,中国神学家赵紫宸尝言,无论社会的处境如何,当人觉得没有意义、没有真实、没有价值、没有标准、没有根基、没有归宿时,并期望寻求生命的出路与安顿时,教会便可以打开瓦器,把宝贝彰显出来。福音也许是历史所看不起,社会所不注意,不信的人所以为必灭的,但却成为人心灵中的荣光。任凭时代如何改变,教会根本的使命仍是坚守与保存,让「宝贝」能够彰显上帝的荣耀。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文林】

【云彩见证】

【亲密家庭】

【教会图说】

【神学纵横】

【宣教千里】

【牧养心声】

【男人传奇】

【如情未了】

【交流点】

【市井心灵】

【父母也EQ】

【心灵照相机】

【一个人在路上】

【】

【余晖集】

【信息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