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一席话
第 1951 期(2002 年 1 月 13 日) ◎ 一个人在路上 ◎ 乡土
晚上,一位要好的朋友来电。我们分享工作上的苦与乐,也分享对香港社会文化的忧虑。转过话题后,她问:「你有考虑再婚吗?」对于她的问题,我并没有感到太唐突,因为她曾是过来人。随后,她继续说:「单亲人士往往就是对自己的忽略。为了填补孩子的缺乏,他∕她无暇感受自己的需要。对专业人士来说,这情况尤其严重。因为工作上的满足或需要可能进一步使你过份专注自己的事业。」对于她这番话,我有很大的认同。事实上,为了照顾孩子和满足工作上的需要已使我透不过气。我岂有多余时间想和做其他的事呢!但如她所说,生活的紧迫并不等于生活的满足。究竟我需要甚么呢?她又很直接地说:「对于你在不同的场所以言语或文字分享你和孩子面对单亲家庭这样的做法,我实在有点担心。」她继续说:「或许,这样的做法会帮助不同的人,但究竟香港的文化是否有空间可以让你们自由地生活呢?坦白说,我担心的就是别人对你们的标签(定型),以致当你们日后决定要转换自己的身分时,无形的压力就增加了。」跟着,她就分享自己的经历与体会。然而,对于自己的过去,我总觉得无须掩饰,但也不须高举。或许,这正是男与女的不同。同样,我也无惧这无谓的压力,因为人始终长大了。事实上,传统的「贞节」观念(尤其是指不重嫁)对女性的压力比男性大。
虽是如此,她的一番话却提醒我的看法并不一定等于我孩子的看法,我可以承受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我的孩子同样可以承受。因此,为了保护他们,我真的需要考虑少在公众场合谈自己的过去,也少提他们的名字。
从没有想过我们竟谈上两小时后还意犹未尽。对于她的坦诚和关心,我欣赏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