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麦当劳叔叔

1951 期(2002 年 1 月 13 日) ◎ 一台戏 ◎ 陈广慧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最近的大热门电影非〈哈利波特〉莫属,它现已风靡全球,不管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不认识哈利波特这个名字的。他的受欢迎程度简直可以比得上另外一位世界级人物-麦当劳叔叔。两者的不同之处除了一个来自英国,一个来自美国外,还在于麦当劳叔叔的形象是一面倒的讨好,他的名字令人想起在麦当劳餐厅里经常举行的儿童生日会,这些在许多大人的脑海中亦成为美好的回忆,唤起他们童年时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

  哈利波特的情况却有点复杂。有人认为他对儿童的心智发展有坏的影响,因而对他及他的世界保持警备状态;有人觉得该抱着开放的态度,尝试了解他到底是何方神圣,他的名字和故事为何使那么多人入迷。哈利波特出现后,所引发的议论,当中没有一面倒的赞赏,也没有一面倒的反对。〈哈利波特〉是好是坏,全凭个人的主观价值决定接受它还是远离它。

  若是纯粹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哈利波特〉是少数使人一拿起便放不下的书。很多人看了,都认同故事中的角色每个都性格鲜明,使人不得不暗服作者别开生面的想象力,以及简练生动的文笔。作者Janet K Rowling本身也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她成名前是一个拥有大学学历,有自信,有工作能力,却选择依靠公援的单亲母亲。

  很少同名小说被拍成电影后,里面没有改编的成分,〈哈利波特〉却是罕见的例外。导演在读者及作者的双重压力下,如实地将小说的情节搬上银幕,呈现给观众。优秀的小说给人各种想象的空间,〈哈利波特〉让读者着迷的原因也因为如此。笔者是通过电影认识哈利波特的。让笔者感到意外的是,里头有好些情节背后的意义其实是老生常谈。比如,自我牺牲、人不可貌相、勇于冒险、努力上进、互相支持等这些在其他儿童读物里亦反复出现的教训。故事的情节发展亦如人所料,虽然哈利波特经历了重重波折,但凭着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终于打败了邪恶势力。

  哈利波特这个年仅十一岁的英国小男孩,是一个性格完美的人物。他是孤儿出身,由叔叔一家收养,受尽委屈,但奇妙的是,在离成年阶段还有一段长日子之前,性格已经发展得完美成熟了。他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儿童的化身,这或许也是许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吧!不过,哈利波特的完美性格与教养无关,纯粹来自父母的遗传,因为他们也是性格完美的人物。在现实生活里,单靠遗传而能够成材,相信那只是神话中的神话而已。

   因此,把〈哈利波特〉当作娱乐性的小说读还可以,有常识的读者是不会也不应该把它当真的看待。而此书所引发的争论,不是与情节的发展有关,而是因为它采用了魔法巫术为背景。虽然作者一再强调她没有散播巫术思想、制造邪灵的用意,但内行人却从书中认得那些口诀招数是真有其事,可见作者是做了一番工夫研究。但是,对于大多数的魔法巫术的门外汉来说,正因为这些情节,小说才那么引人入胜。作为读者的我们是不必要也不可能深究作者采用魔法巫术为题材的真正用意,那是专家也难以搞清的问题,我们读者的责任是,从阅读中教会自己以及下一代,如何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要是把它当成生活中的一种寄托,那就危险了。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文林】

【云彩见证】

【亲密家庭】

【教会图说】

【神学纵横】

【宣教千里】

【牧养手记】

【男人传奇】

【如情未了】

【交流点】

【市井心灵】

【父母也EQ】

【心灵照相机】

【一个人在路上】

【一台戏】

【】

【余晖集】

【信息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