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見


1941 期(2001 年 11 月 4 日)
◎ 餘暉集 ◎ 安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我在還鄉記中寫了一句引用一位作家說過的一句話:「故鄉是不可以回去的。」這是在報章副刊裡看到的。想不到又有了回應,不大苟同用我的看法。一位同道在電話裡和我談了好一陣子,可喜的是拙文還有人閱讀,又不吝指教,最後他竟同意我的謬論,談話中我提出一點井蛙之見,也僅是我自己的看法。

  那美麗回憶消失了,十年人事幾番新,直到了逾半個多世紀才言歸。離時自己還在稚年,一些童年玩伴,追逐情趣。對自己呵護無微不至的叔嬸伯娘,逢人就訓幾句又沒有惡意道貌岸然的父老。還有那些適齡的壯漢,田間操作,及暮荷鋤而歸。甫曙則雄雞報曉,日僅西斜又炊煙處處。負販的沿里弄叫賣,與毗連村落雞犬相聞,這些交織成為一幅田園閒逸圖,多年作客異鄉,常縈繞腦際。如果要尋回這樣的舊憶,誰都知道只有在故鄉尋,可惜得來的是一片空白,才更深領悟到甚麼叫做滄桑。

  最好不要問人際間的事,這教人更惘然。舊宅故院,不是塌圮傾頹,就是讓人佔據。原本完全沒有討回的意念,但連善意的探詢一下,也換來惡眼相看。自己本來是鄉人更是業主的後人,連族人也說是我的祖居,也不可以進門看看,還好未下逐客令。

  不要說孤危托落潦倒歸來,就說稍有成就,誇張地說衣錦榮歸罷,那也是剎那間的光彩。背地裡還是教人指指點點,猜疑耳語,奉承的背後又是另一番給人們不少閑話的材料,好叫人握腕。

  童年鄉居生活,只可當作「童話」來看,雖然曾有一段時期的真實,但經歲月的洗煉,不只褪了色,而是糢糊不可認了。說實在,人生是客旅,故鄉算是起點罷,離開了,讓往事只能迴味,把它留在美好回憶中,不要戮破那像彩虹般的泡影。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非凡聖誕】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