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反映市民不支持医疗改革方案
团体指弱势社群不容忽视

1912 期(2001 年 4 月 15 日) ◎ 要闻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为反映市民对政府医疗改革方案的意见,香港圣公会辖下麦理浩夫人中心在一至三月期间,就「医疗改革方案意见咨询」进行问卷调查,成功访问一千四百六十三位市民的意见,当中发现逾七成被访者不支持政府提出医疗改革之方案。而对引入强制性供款医疗储蓄户口「颐康保障户口」,更有接近七成半人士表示不同意引入。

  是次调查中亦有近九成被访者,认为收费应维持不变及甚至要求减少收费。负责调查的机构表示,以上结果可能因为在咨询文件中没有具体公共医疗收费及低收入人士保障方法之改变内容,令市民担心将来会因经济问题,得不到适当基本医疗服务有关。

  该中心总干事沃冯嬿琼相信增加社会服务及医生的跨专业合作,可以发挥相辅相承的功效,能有效地推动基层健康工作。她总结整项调查结果,建议政府应容许更富弹性的医疗方案,给予不同背景之市民根据其需要而作出更多选择,例如在供款开始年龄、供款额、年期、途径及形式等。另一方面亦应以正面鼓励方法,以提升市民自我保健责任,及为未来医疗需要作长远储蓄。

  此外,为了使弱势社群及低收入人士能受到保障,该中心建议政府在医护改革中提供平等机会,令弱势人士能安心参与医护改革。沃冯嬿琼相信如果政府可与志愿团体、地区组织及医护机构合作,就可建立一个有效的基层健康模式,更切实服务市民。

  除了问卷调查外,该中心亦进行一项以青少年为主「聚焦小组」,以了解青少年在医疗改革的关注。综合市民的意见发现,有不少市民担心有关医改建议会令经济收入较低的人士失去保障,同时亦会令他们在强积金外更多增一项强制性的供款。

  该中心小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召集人李绍鸿教授则认为,政府该份咨询文件只集中于融资问题之上,对改善基层健康的医护全无新意,无法达致「全民健康」的目标。他促请关注基层健康发展,投入更多资源,并且与小区组织及医疗机构合力推广基层健康的小区发展。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联会特别事工】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文林】

【神学生讲场】

【亲密家庭】

【溪水旁】

【教会图说】

【神学纵横】

【贞洁有道】

【英伦拾絮】

【宣教千里】

【牧养手记】

【如情未了】

【交流点】

【父母也EQ】

【心灵照相机】

【】

【余晖集】

【信息前线】

【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