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政治观(上)

1899 期(2001 年 1 月 14 日) ◎ 文林 ◎ 何定邦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神学家史托得曾说:「今日教会两大神学阵营的对比,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剧之一。一方面,保守派忠于圣经却不合时宜,另一方面,自由派与激进派跟上时代却不合圣经。」故此,我们今天的使命,仍是要把两方所关注的结合起来,一手持圣经,另一手持报章,拥合圣经与社会的鸿沟。在政治的立场上,许多信徒只持冷漠和事不关己的态度。但回归后,面对着许多反对和批评政府的声音,便顿时变得无所适从。其实,从圣经和教会历史建构的政治观,可以帮助我们如何响应时代的需要。

  
一、圣经和教会历史建构的政治观:

  A. 新约中政权管治的张力:

  整个旧约圣经所记的都是神治国度的社会,君王直接代表神去治理百姓,其要求和赏罚便代表着神的心意了。当神差遣先知发出预言和劝告时,也是指向这个属神的群体,等同于今天的教会。所以,在旧约的神治社会中,还没有从神分别出来的另一个管治的力量和架构的出现。耶稣基督的临到,代表另一国度的开始。耶稣指出:「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太廿二21)如此,耶稣提出一个不同于旧约神治国度的观念,指出君王与上帝的要求是有分别的,并可能产生矛盾和张力的。虽然如此,罗马书十三章一至七节中指出一切政权无论善恶乃出于神,国家乃是神自己设立的仆役,用以带来秩序安宁。但另一方面,到了某些情况下,如启示录比喻国家变成了红龙巨爪,用以压迫神的子民,并将两股力量比喻为两座城(罗马城和新耶路撒冷)和两个女人(大淫妇—罗马和基督的新妇—教会)。可见,我们对政府的态度多少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它,是神的仆役,或是敌对教会的势力呢?

  B. 教会历史中政权管治的张力:

  在第一世纪直到君士坦丁的几百年间,教会是备受压逼的一群。但自从主后三○○年,君士坦丁自称已信主,基督教突然间成了帝国的宠儿。到了中世纪,教皇的权力终于被视为超越所有国家君王之上,但亦证明了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就在这形势下,路得和加尔文以两个城、两个治权和两个子民为基础,作出争辩和反抗。他们的改教思想便孕育了民主的政体,如美国的民主政体在几方面接纳了基督教的前设:

  1. 他们相信国家必须依从一个客观的道德准则。

  2. 他们知道人有罪,他们不信人,所以需要有制衡的基制在政府当中。

  3. 他们认为一个有效力的政府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否则便会变成无政府状态,或是非常专制的政体。

二、民主政体的基础:

  不同国家的基督徒生活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就算是民主政治的环境,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代议政治无疑地比任何其他型态政府更合圣经的原则,但在不同的政体下, 信徒依然能事奉上帝。基督徒推荐民主政治,因为一个政府若以民有、民治、民享为目标,有规则地允许任何人竞选公职,这样的政治环境最能尊重上帝赋予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这个堕落的世界中,权力有腐败的倾向,权力的分散和制衡作用建立在行政结构,会减少腐败的程度,但仍无法全然地避免权力的腐化。

  
三、如何促进民主政体的运作:

  若公民能坚定的支持民主原则,尽其所能地促使民主政治顺利运作,最能保证公共事务决策得以可靠进行。但不可忽略的是,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从冲突中达成协议的民主过程,十分重要。在这个堕落的世界 ,冲突产生短视与近利,必须借着不同立场的两方公开讨论、辩驳,并在彼此制衡下,才可使政策更公正地施行。公开讨论的气氛愈健全,这个社会就愈健康,愈成熟。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联会特别事工】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文林】

【亲密家庭】

【溪水旁】

【教会图说】

【神学纵横】

【贞洁有道】

【英伦拾絮】

【宣教千里】

【牧养手记】

【如情未了】

【交流点】

【父母也EQ】

【心灵照相机】

【】

【余晖集】

【信息前线】

【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