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桃花
第 1876 期(2000 年 8 月 6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很多年前,有一出艳情西片译作「乱世桃花逐水流」。每次乘车经过那放映的电影院,看见这片名,脑海中就会升起一幅图画:几片残红在汩汩流水中漂泊无依,有时撞到乱石上,花瓣儿就随溅起的点点水花散落;有时被枯枝残叶绊住,就停在那儿发臭腐烂,归回尘土。
那时年少,并不领会其中包含几许哀愁。
那天读「烟花三月」,读著读著,「乱世桃花」四字忽然涌上心头。这本真人真事的纪实小说,书中女主角袁竹林婆婆坎坷的一生,不就是逐水而流的乱世桃花么?
十八岁花样年华被骗去当日军慰安妇,揭开了半生悲刻的序幕;战后嫁给曾当国民党警察的丈夫,开展了更悲惨的下半生。一波又一波的运动,一浪接一浪的冲击,拆散了一双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构成三十八年无可弥补的失散。
在作者和计算机网络协助下,苦命鸳鸯作了最惆怅的重逢~重逢也是了断,因为瘸了腿的男人为残存乱世,已另娶他人。
袁婆婆的际遇,叫我想起由苏菲亚罗兰和马斯杜安尼主演的电影「向日葵」。也是战争起祸端,恩爱夫妻就此拆散,女的不肯认命,不惜万里寻夫。只是,找到的却已是人家丈夫,而且有个美满家庭。
永不忘记那画面︱苍茫暮色中,女主角在无边的向日葵花田奔跑,那份挥不去的失落叫人神伤。
不过,若与电影相比,袁婆婆的故事更令人低回悲叹。战争使人变成野兽,由此产生的悲剧我们可以理解;但她最凄惨的日子却是从五十年代开始,那时虽非盛世却是太平,多么荒谬的太平!
许多悲欢,许多离合,都由人的愚顽而起。几千年前,智者已经叹息:愚昧人喜爱愚昧,亵慢人喜爱亵慢,愚顽人恨恶知识。以前如是,如今亦如是。